听赵楠闲扯闪电战(五)德国装甲部队之建立(1)塞克特将军和他的魏玛防卫军8 1931年在德国装甲兵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中,机动兵总监由古德里安1922年在慕尼黑的老长官卢茨接任,卢茨上任后就提名古德里安担任参谋长一职。这对于倡议将战车(坦克)应用于机动攻势作战的一派是一大鼓舞。在经过许多年的激烈讨论研究之后,已经有许多德国军人开始相信,战车(坦克)将是他们用以毛奇、施里芬机动攻势的利器,而给予卢茨及古德里安极大的支持。同年上任的国防军总司令冯.哈麦施坦因将军承继了普德派的攻势主义,在他任内的努力下,开始将指挥高层的态度做了转变,因而奠下了战车(坦克)在下一次战争中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地位配资实盘,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战车(坦克)的发展在机动部队的全力推行下正快速地进行着。许多由喀山回来的年轻军官日后都成为德国装甲部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富盛名的装甲兵指挥官。他们是肯普夫少校、布莱特上尉、冯.豪恩席尔德上尉以及亨纳斯多夫上尉。 另一个关键年代是1933年。在这一年中,希特勒所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就是纳粹党)在大选中赢得了多数的席次,希特勒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总理,纳粹政权成立。同一年中,防卫军高级司令部人事异动,有三位杰出的军人被任命要职:冯.勃洛姆堡将军担任国防部部长、冯.弗里奇将军出任陆军总司令、冯.赖歇瑙任部长办公室主任。这三位将军在他们上任后不久就要求对于机械化部队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他们对于使用战车(坦克)在进行机动攻势的任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保持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为将战车(坦克)当做作战主力的观念和德国的军事思想中战略主动、机动的强调以及包围歼灭会战等中心思想不但切合,甚至还能赋予新的意义。机动兵领导所要致力的就是编成一支同时具有机动性和打击力的新兵种,而这种新兵种的核心就是战车(坦克)一兼具机动力、防护力以及火力于一身,三者特性适切综合发扬所产生出来的效果就是“冲击力”。那个时候最需要的任务就是研发出一种最能发扬战力、最能符合德军战术准则要求的单位编组,也就是建立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装甲单位。这个研究成果最后就是德军最富威名的装甲师。 德国装甲兵的发展在1930年代上半期中呈现了以前所没有的快速与蓬勃。在这一段时期中,机动兵监部于1934年6月1日在陆军总司令的命令下改制为机械动力战斗指挥部,脱离了兵监单位的地位而获有实际的权限。早在前一年的11月1日时,第一个战车(坦克)单位就已编成。接下来的时间中,各个装甲单位陆续编成。到了1934年10月1日,机动战斗指挥部接到了陆总部的命令成立了第一个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术大单位:“装甲兵第一旅”。1935年8月,德国陆军于敏斯特拉格教练基地举行了第一次“师级装甲部队”的野外实战演习。所有成立的德国装甲单位皆在这次演习中出场。这些单位和侦察营等部队编成了一个演习装甲师。所有参加演习的481辆战车(坦克)、装甲车等总共运动了275000公里距离,平均每辆车在演习全程的运动距离则为600公里!这次的成功经验导致了三个装甲师的成立。1935年10月15日,德军装甲兵第一、第二、第三师连同“装甲部队指挥部”正式编成。至此德国装甲部队的地位算是真正地制式化了。直到现在,10月15日仍然是德国装甲部队的队庆日。 德国装甲部队能够在1933—1935年短短的两年内即告诞生,实乃是诸多因素的相互配合。其中例如古德里安和卢茨将军的掌管装甲兵监部,使得装甲兵的设计可以按照他们的理念来运作;而技术上的原因则是德国一次大战后第一型制式战车(坦克)“1号战车(坦克)”的完成。在此之前,由于根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操作战车(坦克)可供部队使用,战车(坦克)单位几乎无从予以发展;最后一个因素就是德国高层人士的支持,可以说,就是这个时候,一切条件和时机都已经完全成熟了,无论在技术上、人事上以及整体的大环境之下配资实盘,都足以让德国装甲兵朝向他们自己所特有的路径上去发展。事实上,以德国人的军事思想而言,战车(坦克)的特性是足以满足他们的作战任务要求的。并且在德国人专注强调机动战的前提下,使得德国战车(坦克)所被赋予的任务已经超脱了当代流行的装甲兵思想,而使用于作战层面上的运用。这就要求战车(坦克)必须做远距离、大规模的投入,希望其能够产生作战甚至战略阶层的战果。一般在论述德国装甲兵的建立时,经常将重点放在古德里安个人身上,而忽略了整个大环境以及其他同样关键的人事等因素。事实上,以整体大架构而言,德国装甲兵的建立实应归功于塞克特将军以及他在创建魏玛防卫军对德国的贡献上,还有他所延续了的普德思想的机动、攻势等原则。这些深植入每个德国军人的观念就是形成德国运用装甲部队的独特风格的主要原因,也才能使得古德里安无论在装甲兵创立的建构以及闪电战的实行时,拥有最有利的条件和地位。这是我们军迷爱好者研究时所不能忽略的事实。
富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